欢迎光临河北省奶业协会官方网站!  
奶源大省内蒙古的奶荒困局
发布时间:2014-01-06   阅读:

 目前,中国乳品行业奶源大战正烽烟四起。作为拥有伊利、蒙牛等知名乳品企业的中国最优质的奶源大省内蒙古自治区,近期也爆发了严重的奶荒。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奶荒”?奶源大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新年伊始,记者深入内蒙古几大奶源地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走牧户、看企业、采访牧业管理部门,为你探寻答案。

奶源大省的奶荒困局之一:算算奶牛养殖的经济账
在我国优质奶源基地——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记者看到,许多以前户户养奶牛的奶牛村,已经不见了奶牛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肉牛和肉羊。今天,记者来到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奶牛村,让牧民为我们算算奶牛养殖的经济账。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巴音乌龙嘎查,是当地政府2001年援建的有名的奶牛村。奶牛最多时全村有1000多头奶牛,可谓家家养牛、户户挤奶。但今天走在村里已经看不到几头奶牛了。村支书恩科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就剩100多头奶牛了。这几年牧民都改养肉牛、肉羊了。牧民斯琴图说,养一头奶牛,这几年能维持个温饱就算好的;经营不好就赔钱。但是养一只肉羊,一年至少能挣800元;养一头肉牛,一年平均能挣2000-3000元。所以很多牧民都趁着今年牛肉价格高,把奶牛当肉牛卖了。斯琴图一个月前就把家里六头挤奶的奶牛全部当肉牛卖掉了,又买回了四头肉牛。虽然这几天奶价稍涨了点,也没有改变他卖奶牛的决心。
目前,各地奶源大战愈演愈烈。但记者看到,巴音乌龙嘎查的奶价涨得不高也不快。
记者了解到,巴音乌龙嘎查的奶站是正蓝旗一家叫长虹乳业的小乳品厂建的,他们收回的原料奶一部分自己用,一部分交给蒙牛。巴音乌龙嘎查的奶牛只能到这个奶站里挤奶,如果卖散奶,达不到卫生标准,其它乳品企业不敢收购。村支书告诉记者,这几天,也有很多企业按四块钱一公斤收购,但奶站没资格卖给其它企业。所以外面奶源大战闹得再凶跟这里关系都不大,这里还是乳品企业和奶站单方定价。去年以前,这里大部分都是一公斤两块七。今年九月涨到三块一,现在是三块五。来自内蒙古农牧业厅的调查也显示,目前,锡林郭勒盟大部分地区奶源大战还不算严重,因为奶站都是企业建的,牧民没办法把牛奶卖给别的企业。
奶源大省的奶荒困局之二:正在上演的抢奶大战
岁末年初,奶源大战的硝烟依旧笼罩着内蒙古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堪称我国最优质的奶源基地,这里出产的牛奶产量大,品质好,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在全国牛奶产地比较起来都是名列前茅的。这里也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奶牛存栏最多的地区,自然,如今这里也成了岁末年初奶源大战各方博弈最激烈的地区。
素有内蒙古奶牛第一大镇的呼伦贝尔市哈克镇,是内蒙古养殖奶牛最早的地方。全镇奶牛存栏四万头,是内蒙古奶牛存栏最多的乡镇。两个多月来,这里一直是内蒙古奶源争夺最激烈的地区,知名和不知名的各家乳品企业纷至沓来,“雀巢”“三元”、“双娃”、“北雪”……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登场抢夺这里的优质奶源。2013年一月份,哈克镇的鲜奶收购价一公斤只有两块四毛钱,到了8月,奶价就翻了一倍多。9月,雀巢公司进入哈克镇,立刻和镇里几家奶站签定了稳定的收购合同,其他企业再也针插不进,哈克镇的奶源争夺战才算告一段落。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的调查显示,呼伦贝尔是内蒙古奶源争夺最激烈的地区。当地畜牧部门称,目前呼伦贝尔市70%的奶牛都是散养的,呼伦呼伦贝尔市26家乳品企业,只有“雀巢”和奶农签定了长期鲜牛奶收购合同。其它企业从来就没有和奶农、奶站建立过稳定的收购关系。所以大家是谁给的价高,牛奶就卖给谁。于是一逢奶源紧张,各家企业便使出十八般武艺抢奶,致使这里的奶源争夺空前激烈。
采访中记者感到,愈演愈烈的奶源大战背后,教训最多的应该是国内乳品企业。呼伦贝尔的优质奶源世界公认,奶牛养殖数量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也首屈一指。但呼伦贝尔市政府方面称,目前国内大型乳品企业没有一个在这里建厂,唯有国外的“雀巢”先声夺人,在这里建有一个大型加工厂。其他国企一般是在呼伦贝尔收牛奶运走加工,或者至多是做成工业奶粉运走。一旦奶源紧张,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记者了解到,目前呼伦贝尔的乳品企业大多和奶农、奶站之间没有长期收购合同,多是一次性买卖关系。即便是部分签订了长期合同的,通常鲜奶的收购价格也都特别低,这损害了奶农的长远利益,是不可持续的。只有雀巢公司的奶价始终保持在每公斤三块左右,让奶农获得了稳定的可持续收入。特别是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国内乳品企业在呼伦贝尔大幅降低了鲜奶收购价,而“雀巢”的鲜奶收购价却从没降过。“雀巢”的策略是,每扩大一块收购地区,都和奶站签定长期收购合同,同时主动和奶农间建立奶价协商机制,每次涨价、降价,都和奶户共同商讨确定。今年夏季,呼伦贝尔爆发洪水,道路冲毁奶农无法送奶,企业还主动给倒奶的奶农以经济补偿。今年5月,呼伦贝尔奶源大战开始以后,国内乳品企业在呼伦贝尔收奶受创,但雀巢公司收奶的范围却从额尔古纳扩张到陈巴尔虎旗和海拉尔区。在日常经营中懂得保护奶农利益,是跨国公司在奶源大战中胜出的关键,值得国内乳品企业认真反思。
奶源大省的奶荒困局之三:牛奶收购价长期低迷伤透牧民心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国内乳品企业压低了鲜奶收购价,大量中小奶牛养殖户因为赔钱,纷纷退出养殖,中国最大的乳品生产省内蒙古自治区,五年来奶牛存栏下降了60万头。
近期,记者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赤峰等盟市采访了多个大型奶牛村。看到很多奶牛村奶牛数量急剧减少。比如内蒙古奶牛第一大镇哈克镇五年内奶牛存栏从5万头减少到2.7万头。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地方政府十年前援建的千头奶牛大村——巴音乌龙嘎查,现在只剩下一百多头奶牛。赤峰市巴林右旗麻丝塔拉嘎查,五年时间奶牛头数从600头下降到不足200头。一些养殖二三百头牛的村屯,现在奶牛没了,挤奶厅也关了。还有的地方是国内乳品企业先关停了挤奶厅,拒收牛奶,随后农牧民开始杀牛、卖牛。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统计,2008年以来,我国牛奶产量第一大省内蒙古自治区,五年奶牛存栏减少60万。按每头奶牛每年最低生产3吨牛奶计算,内蒙古牛奶产量和五年前相比,下降了180万吨。特别是2013年一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全年奶牛存栏同比减少了26.35万头,牛奶产量同比下降了66万吨。平均日收奶量下降了1800吨。
采访中不论是奶农还是一些地方政府,都认为的一些国内乳品企业长期低奶价收购鲜奶,导致了奶农养奶牛赔钱。以呼伦贝尔地区为例,2013年一月以前,除了雀巢呼伦贝尔公司收奶价较高外,其它许多国内企业的鲜奶收购价都在每公斤两块四毛钱以下。在2009年、2010年,呼伦贝尔牧区还出现过一公斤鲜牛奶一块钱的全国最低收购价。当地奶农痛心地说,一斤鲜牛奶还不如一瓶矿泉水。据当地农牧业局测算,当时一公斤鲜牛奶的成本价也要两块四毛钱。足见奶农的确是无利可图,养得越多,越赔钱。
低奶价伤透了农牧民的心,以致于今年奶价虽然提高了,但很多农牧民至今还在卖奶牛。面对目前的奶源慌,人们不禁要问,五年的低奶价,使国内众多乳品加工企业充分享受了低成本带来的可观利润;而不知道保护奶农利益带来的结果,无异于竭泽而渔。保护奶农利益,就是保护企业的未来。当奶农都不陪奶企玩的时候,奶企怎么能不闹奶慌。
奶源大省的奶荒困局之四:扩大养殖规模重建奶农信心内蒙古各盟市长出谋划策
奶荒还在持续,目前,内蒙古许多地方中小奶牛养殖户的大量退出,令人对未来中国乳品业发展充满了担忧。作为中国最优质,也是最大规模的生鲜乳生产基地,内蒙古如何让众多的中小奶牛养殖户重拾信心,尽快缓解奶荒?岁末年初,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集了一个由发改委、农牧业厅等主管部门和各相关盟市,以及伊利、蒙牛等著名乳品企业参加的座谈会,商讨对策。
奶牛数量下降最大的内蒙古包头市副市长任福认为:乳品业发展的核心,就是要保证奶农利益。他认为作为乳品企业,一定要和奶牛养殖户有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共赢才能发展。企业如果只考虑自己赚钱,一旦奶农赔钱,就像现在这样,乳品加工企业和奶农成了鱼和网的关系,那最后只能是鱼死网破。双方应是鱼水关系,企业这只鱼儿,是离不开奶农这片水的滋养的。否则乳品业发展就的无根之木、无水之源。
任福说,乳品企业一定要把奶牛养殖户当作第一车间,企业要生存还要靠奶农。他认为大企业想完全依靠自建奶源基地供应原料难度是很大的;风险也特别大。他说养殖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一次疫病就可能把养殖基地摧毁。如果养殖的风险由大家共同分担要好的多;另外他认为,大型乳企完全自建奶源,土地和饲料供应都难以解决。这两个基本生产要素只有农牧民才能提供。
作为内蒙古奶牛养殖规模最大的呼伦贝尔市,副市长王国林的观点是:乳品业要发展,规模化养殖在保质保量的关键。他提出要在小区规模化养殖上加大力度,让散户全都退出去。他说,呼伦贝尔市目前奶牛存栏数量虽然是内蒙古第一,但70%是散户,这种散养状况必须尽快改变。他建议国内大型乳企应该积极在奶牛养殖大村设立标准化挤奶站,在呼伦贝尔设立加工厂,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到奶荒时才想起到呼伦贝尔抢奶。


  • 手机:15932668866

    邮箱:hebeinaixie@126.com

    地址:石家庄新石北路380号卓达院士大厦1312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微信

    扫码联系

    微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fxhbbz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