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特医食品? 不少人对特医食品并不熟悉。事实上,它在国内尚属新鲜面孔,起步发展较国外晚。特医食品,全称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缩写FSMP),能够为目标人群的营养、康复及机体功能维持等方面起支持作用。简单点说,就是当人体出现一些特定情况时,通过正常的膳食无法摄取必要的营养,那么,就需要一些特殊的待遇——特医食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施咏梅介绍,2010年起,我国陆续颁发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等规范文件,明确了特医食品的定义、分类、营养要求、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要求以及标签标识等国家级标准。2015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指出对包括特医食品在内的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特医食品由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行注册管理。 根据Report Linker的数据,2022年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达到196.5亿美元,预计2022-2027年期间将以年复合增长率7%的速度稳定保持增长。虽然我国特医食品行业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规模相对较小,但是近年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特医市场的市场数据分析 老龄人口是特医食品的重要消费主体。数据显示,2022年全世界人口达到80亿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0.0%。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达到97亿,老年人在全球人口中的比例将升至16.0%。到本世纪中叶,全球每6个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全球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2岁。 特医食品的临床价值 (特医食品对临床营养治疗的影响) 如何辨别特医食品?特医食品有其专属标识——小蓝花。施咏梅表示,2022年底发布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指南》首次提出在特医食品最小销售包装指定区域标注特医食品专属标识“小蓝花”,引导特医食品企业规范标识,提升全社会对特医食品的认知度、辨识度。 特医食品适合哪类人群? 特医食品按照人群划分,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包括无乳糖配方食品或者低乳糖配方食品、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食品、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或者氨基酸配方食品、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食品和母乳营养补充剂等; 第二类是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的种类包括3大类型: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医食品适用人群包括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特定疾病状态等人群,主要是针对疾病状况下,存在营养风险或者营养不良的人,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医学诊疗下进行营养治疗。日常生活中,存在下述情况的人群,建议去医疗机构的营养门诊咨询,看看是否需要特医食品的补充—— 一是时常没办法正常吃饭,导致摄入食物量明显减少者。这类人群经常不按时吃饭,不讲究营养均衡,过于挑食,甚至为了减肥常常处于饥饿状态,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二是时常有消化吸收问题的人群。这类人群进食时常有易饱感,经常有胃痛、腹泻等消化道功能障碍症状。 三是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这类孩子比同龄孩子长得慢,体重和身高发育比较滞后。 四是孕妇或老年人群。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特医食品在增强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需注意的是,特医食品是一种特殊食品,不是保健品,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食用。 特医食品与国民老年康养经济融合碰撞 康养机构稳健增长,配置全科医生和专业营养医师,具备特医食品推广的必备条件。伴随生活质量与医疗水平的提升,老年群体对于医养结合、慢病管理和营养风险筛查与干预的需求较之以往已到达了精细化和个体化的新高度。IQVIA调研数据显示:康养市场规模在需求层的拉动下不断扩大,在2028年预计将达到2292.7亿元。 来源:特医导航、中童观察